案例详情

泽州黄小米高都镇红黏土案例


DOI:10.3974/geodc.2021.12.10,CSTR:20146.22.2021.12.10,GCdataPR [2021]10


由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张艾英副研究员领衔、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泽州县高都镇政府、山西省泽州县高都古邑农业合作社、山西省晋城市星点测绘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成的团队推出的“泽州黄小米高都镇红黏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被列为“‘科创中国’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第10例)。

高都镇红黏土生产的泽州黄小米营养品质优良,有较低的糊化温度和较高的胶稠度,脂肪积累显著,适口性好,蛋氨酸、甘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较高,VB2、钾、铜、锌等微量元素积累丰富。案例区经主要选用生产时间认可的、高产优质、抗倒伏能力和抗逆能力强的并且适合于本产地条件的优良品种晋谷21号。据史料记载,《康熙字典》的总裁官陈廷敬系泽州人,将乡米进贡给康熙皇帝,康熙见米色金黄,食之香甜,即赐名“泽州香”,并列为贡品。群众在交易中则称“泽州黄”。泽州黄小米于2018 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质检总局,2018 年第 40 号), 2021年被纳入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第10例。

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是影响谷子生长发育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独特的地域优势造就了泽州黄小米特质特色。泽州黄小米优良品质主要来自产地的两个自然特征:一是35°N—36°N纬度山地丘陵区的光照和温度,案例区处于北纬36度附近谷物黄金气候带,中国传统的4个名优黄小米中的3个在本地带;二是黄土高原的红黏土。“泽州黄小米高都镇红黏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范围包括泽州县高都镇东部14村,其小米产量占泽州县的82.25%,是泽州小米主产区。优质的地理地貌、水文气象、土壤质地是泽州黄小米优质、绿色、可持续生产的保障和优势。案例区土壤主要是黄土被侵蚀后露出的第三纪红黏土,占黄土高原土壤的2.72%,因其粘重曾被土壤学家评级为质量较差的土壤,但是经过多年水土保持和土壤培育,现在已成为相对肥沃的土壤。

泽州黄小米的生产从产地要求、品种范围、生产控制、收获及产后处理、生产记录要求进行了标准化;产品品质质量安全从外在感官特征、内在品质指标、强制性技术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指引;谷子种植基地有统一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所有这些为泽州黄小米地理标志品牌的打造提供了保障、奠定了基础。

通过地学数据以及地面样地数据分析,案例区农田以水平梯田为主,地面坡度主要在10度以内,地表有机质及营养元素丰富,雨季植被覆盖很好,地表没有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其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在第三纪红黏土母质上发育的红色土壤,是形成特色泽州黄小米的主要因素,丰厚文化底蕴造就了泽州黄小米品牌,优质绿色农产品泽州黄小米可持续发展有待可期。

该案例国际注册DOI,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系统注册 CSTR, 溯源系统二维码,监测系统溯源二维码:

“科创中国”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中国地理学会领衔、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信息通信技术专委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全球变化科学研究世界数据中心等单位联合推动的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其宗旨是以开放科学为基本原则,将地理、资源、生态等基础科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地球观测、大数据与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融为一体促进乡村振兴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数据集: 张艾英, 郝转芳, 张建军等. 泽州黄小米(丹川小米)高都镇红黏土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 例数据集[J/DB/OL]. 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 2021. https://doi.org/10.3974/geodb.2021.12.45. V1. https://cstr.escience.org.cn/CSTR:20146.11.2021.12.45.V1.

数据论文: 张艾英, 郝转芳, 张建军等. 泽州黄小米高都镇红黏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J].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 , 2021, 5(4): 420 430. https://doi.org/10.3974/geodp.2021.04.06. https://cstr.escience.org.cn/CSTR:20146.14.20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