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

丰县牛蒡古黄河泛区案例


文化传承:

丰县是汉高祖刘邦故里。丰县范楼镇为古黄河多次决口、洪水泛滥形成的黄泛冲积平原核心区,海拔39 m。最早记录黄河决口造成丰县灾害的事发生在晋朝元熙二年(公元420年)的黄河从河南滑州决口,至徐州与清河合流,沿途淹房浮屋,丰县严重受灾。之后千余年,唐、北宋、南宋、元、明、清直至民国,历朝历代有几十次黄河决口的记录。只要黄河决口,丰县必遭灾。万历32年(1604年),黄河多处决口,丰县黄泛区房屋淹没3年之久。黄泛后留下的是一片涝洼和风沙、盐碱。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丰县人民将治沙、治涝、治盐碱与黄泛土地整治结合起来。在厚至数米至几十米的古黄泛沙土地逐步改造成适宜牛蒡生长的特殊地理环境,将范楼镇牛蒡种植核心区建设与引入长江水后形成了大沙河生态区相结合,构建了丰县宜居的特殊生态地理环境。
    据丰县县志记载:丰县最早的野生牛蒡主要以叶用为主,作为牲畜的饲料或用于药材。1989年,首次从日本引进菜用牛蒡种植,现已形成规模,常年种植5万亩,年产15万吨左右。先后获得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认定的“中国牛蒡之乡”,“丰县牛蒡”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