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详情

禹城麦谷两熟房寺黄灌区案例


DOI:10.3974/geodc.2021.12.09,CSTR:20146.22.2021.12.09,GCdataPR [2021]09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振波博士领衔,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德州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禹城市人民政府、禹城房寺镇人民政府,禹城麦香园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天航华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成的团队推出的“禹城麦谷两熟房寺引黄灌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被列为“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第9例)。

禹城历史悠久,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西周)建“祝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祝柯县,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改名禹城。禹城地处黄河泛滥沉积河间坡洼地,禹城是大禹治水导河入海功成名就之地

禹城市房寺镇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北纬37度黄金纬度线,属典型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有利于小麦籽粒蛋白质的提高和玉米淀粉的积累。案例区属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地貌平缓,土层深厚,便于耕作。土壤无污染,氮、磷、钾等养分丰富。同时,案例区地处引黄灌区,麦谷灌溉用水充足,水环境质量优良,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禹城是中国优质小麦和玉米的主产区之一,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冬小麦-夏玉米麦谷两熟是其特色的农业种植模式。案例区小麦种植主导品种为济麦44和师栾02-1,玉米种植主导品种为登海605,这些品种都具有优质、抗病、高产等突出优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麦谷,禹城的小麦籽粒饱满、表皮薄,蛋白质含量高,富含矿物质、钙、铁及多种维生素,品质高于国家强筋小麦一类水平。这里的玉米,淀粉含量高,富含精氨酸,品质同样超出国家一类标准。

上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问题,中科院禹城综合实验站建立。在科技支持下,禹城推广抗涝洼、抗盐碱、抗风沙的沟-林-路-田一体化黄淮海基本农田耕种和保护模式,不仅治理了盐碱地,更实现了从不毛之地到“吨半粮”示范区的转变。

房寺镇采用规范化的种植管理模式,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经营管理方面,当地政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依托市属企业禹城市地丰源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带领麦谷加工企业,形成“科研院所+镇街+企业+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粮食产业链条,实现一块土地、三种收入(承包地、分红、打工),提升了粮食品质和品牌价值的同时,提高了种植农户的收益。2021年,种植农户每亩增收300元以上,全镇年增收2.4亿。

2021年,禹城房寺镇设置了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对案例区域内可见景观、气象、空气、土壤、水质、病虫害等进行全天候监测和数据采集,建立了对麦谷生长环境及生长全过程的溯源体系。该案例国际注册、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系统注册、监测溯源系统均已经按照国家标准注册。

“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地理学会领衔、纳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创中国”专业科技服务团的行动计划。其宗旨是以开放科学为基本原则,将地理、资源、生态等基础科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地球观测、大数据与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融为一体,保护地理标志,促进乡村振兴,助力可持续发展。

数据集: 王振波, 李可欣, 黄耀辉等. 禹城麦谷两熟房寺引黄灌区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数据集 [J/DB/OL]. 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 , 2021. https://doi.org/10.3974/geodb.2021.12.44.V1. https://cstr.escience.org.cn/CSTR:20146.11.2021.12.44.V1.

数据论文: 王振波, 李可欣, 黄耀辉等. 禹城麦谷两熟房寺引黄灌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 [J].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 , 2021, 5(4): 410419. https://doi.org/10.3974/geodp.2021.04.05. https://cstr.escience.org.cn/CSTR:20146.14.202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