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刘彦随.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 地理学报, 2018, 73(4): 637-650.
     [2] 周扬, 黄晗, 刘彦随. 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0, 75(10): 2206-2223.
     [3] 薛冰, 董书恒, 逯承鹏等. 乡村振兴政策与规划实践的可视化研究[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6(1): 1-9.
     [4] 周忠凯, 张晨, 李柏震等. 基于资源代谢理念的乡村人居空间优化研究: 以山东生态乡村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22, 29(6): 8-14.
     [5] 黄嘉颖, 程功. 陕南会峪村共生空间的营建探索[J]. 规划师, 2017, 33(3): 96-101.
     [6] 张晓荣, 杨辉.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乡村基本聚居单元构建研究[J]. 规划师, 2021, 37(24): 5-12.
     [7] 熊鹰, 黄利华, 邹芳等. 基于县域尺度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类型划分: 以湖南省为例[J]. 经济地理, 2021, 41(6): 162-170.
     [8] 雷振东, 杨洋, 田虎. 关中地区既有民居建筑老人生活空间性能提升适宜技术研究[J]. 世界建筑, 2020(11): 98-103.
     [9] 石育中, 赵琳林, 赵雪雁等. 基于体制转换的乡村转型时空格局及演变机理: 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22, 41(12): 2311-2326.
     [10] 梁鑫源, 金晓斌, 孙瑞等. 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其关键问题[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2): 3031-3053.
     [11] 陈妍, 贺艳华, 吴秀. 新时期乡村可持续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湖南洞庭湖区为例[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2, 45(2): 12-21.
     [12] 王艳飞, 李婷婷, 孟祥涛. 2010-2020年中国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演变特征[J]. 地理研究, 2022, 41(12): 3245-3258.
     [13] 杨世成, 吴永常, 陈学渊. 农民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陕西省大荔县调研数据[J]. 环境保护科学, 2023, 49(2): 50-57.
     [14] 薛冰, 赵冰玉, 肖骁等. 基于POI大数据的资源型城市功能区识别方法与实证: 以辽宁省本溪市为例[J]. 人文地理, 2020, 35(4): 81-90.
     [15] 张立强, 耿昊, 刘彦随等. 中国乡村聚落建筑面积时空变化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0(7): 967-974.
     [16] 岳晓鹏, 郭会仙, 李丹. 天津生态村发展及空间布局研究[J]. 建筑节能, 2016, 44(3): 53-56.
     [17] 魏保平, 李晓惠. 浅谈节能型屋面[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 (6): 273.
     [18] 苗慧民. 村镇住宅节能屋面保温隔热系统研究[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09.
     [19] Baccini, P., Brunner, P. H. Metabolism of the Anthroposphere: Analysis, Evaluation, Design [M]. The MIT Press, 2012.
     [20] 崔跃峰, 王麦宁. 沈阳经济区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建议[J]. 农业经济, 2023, 433(5):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