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17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一国一品”(OCOP)跨区域高级别知识交流大会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本次会议由粮农组织、越南农业环境部共同主办。来自喀麦隆、科特迪瓦、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加纳、埃塞俄比亚、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塞拉利昂、南苏丹、突尼斯、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的14个非洲国家和不丹、尼泊尔、越南3个亚洲国家的农业部长、高层政策制定者和粮农组织推出的“一国一品”模式“四个更好”(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不让一个人掉队)首批知识产品代表出席了会议。
越南农业与环境部长H.E.Do Duc Duy 和粮农组织副总干事Beth Bechdol首先致欢迎词,H.E.Do Duc Duy指出,自2018年越南启动了“一乡/坊一品”(One Commune One Product - OCOP),至今全国有16800个三星级以上的产品。Beth Bechdol指出,本次会议将聚焦讨论如何提高农业食品生产的效率、包容性、弹性和可持续性,以减少非洲和亚洲地区的极度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这是首次以“四个更好”愿景为指导的农业食品系统转型的跨区域亚非洲际交流会。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发表了视频讲话。他指出:“亚洲在特色农产品‘一国一品’倡议中取得成功经验,我相信,亚洲在突出创新和国家产品品牌建设提高生产力,提高盈利能力,开拓新市场,促进农村社区的美好生活方面的经验,将激励和支持非洲的努力”。
粮农组织总干事助理、亚太区域代表、“一国一品”亚太区域组织组主席Alue Dohong博士宣布:泰国Mahidoi大学营养研究所的食品配方好营养产品、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的“地标生境”好环境产品和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的市场智能好生活产品为“一国一品”“四个更好”领域首批知识产品。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粮农组织“一国一品”亚太区域组织组副主席、“地标生境”首席科学家兼工作组组长刘闯应邀作了题为“‘地标生境’支持‘一国一品’更好环境”模式的大会报告(OCOP:Leveraging science and innovation for OCOP development for Better Environment)。她指出,粮农组织和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分别同时于2021年9月启动了“一国一品”倡议和“地标生境”十年行动计划。粮农组织通过“一国一品”倡议,采取全球-区域-国家三个层次由上向下、围绕“四个更好”宗旨的组织方式推动特色农产品战略转型;地理资源所则通过“地标生境”采取首席科学家开放科学引领-政府主导-企业落实-多方参与的由下至上、以案例的方式将科学、技术、工程、管理、文化融合推动生产者、消费者和环境共赢。“一国一品”与“地标生境”的上下互动、有机结合的模式,将成为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进程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抓手和实践模式。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地标生境”广丰马家柚亚热带低山丘陵案例首席科学家诸云强、洋县黑米草坝村朱鹮栖息地案例首席科学家王永生、“地标生境”专业科技服务团秘书李莉敏作为“一国一品”模式“四个更好”中“更好环境”领域首批知识产品代表也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在会议期间举办了案例展。被纳入到本次大会案例展的产品包括:盐池滩羊花马池镇干旱草原案例产品、保山咖啡新寨村干热河谷案例产品、磐石兰家村大米永久基本农田案例产品、磐石大榛子富太镇低山丘陵案例产品、丰县牛蒡古黄河泛区案例产品、平顺潞党参太行山南段案例产品、洋县黑米草坝村朱鹮栖息地案例产品、泽州黄小米高都镇红黏土案例产品、库尔勒香梨孔雀河绿洲案例产品、广丰马家柚亚热带低山丘陵案例产品和正在进行中的泰和乌鸡红壤林区案例产品和武夷山红茶世界红茶起源地案例产品。
“地标生境”自2021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和中国地理学会共同启动以来,已经在中国12个省(自治区)成功建设了24个案例,另有22个案例正在建设中。2024年,粮农组织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签署了“地标生境”方法与技术支持粮农组织“一国一品”的谅解备忘录。随后,双方成功联合举办了粮农组织“一国一品”区域组织委员会扩大会议及“地标生境”助力特色农产品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等。目前,“地标生境”方法和技术正在支持不丹塔什冈(Tashigang)藜麦喜马拉雅南坡案例、尼泊尔伊拉姆(Ilam)大豆蔻喜马拉雅南坡案例、巴拿马卡皮拉(Capila)咖啡热带雨林和原驻部落案例的建设。“地标生境”的方法与技术在亚非跨区域“一国一品”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将陆续展开。

大会开幕式

粮农组织总干事助理、亚太区域代表、“一国一品”亚太区域组织组主席Alue Dohong博士
宣布“四个更好”领域首批知识产品

刘闯研究员作大会报告

“地标生境”案例展区